(通讯员杨奕萍)

万物至此皆洁齐清明

清明,春祭节

时间在每年公历的4月5日前后

清明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祖之日

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乃“天时”与“人时”相结合的日子

人们在这一天踏青郊游、祭扫坟墓

清明亦是春季仲暮之交

而春季与肝相应

养生要注重平肝气、养肝阴

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含上清下明之意,即天空清而大地明,此时养生保健重在与自然同气相求。

清明时节——养生良习

生活起居:

早上7点至9点宜起床为了使阳气更好地生发,在清明时节,人们应有意识地顺时而为调整作息,早点起床。7时至9时是辰时,此时属胃经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可引起心躁、喉干、头昏、目浊等不适。

衣:多穿几件,有备无患

早春的街头,“短袖与棉袄齐飞”的情况并不少见。老人们常说,“春捂秋冻”。清明时节,时暖时寒、乍阴乍晴,因为早晚温差大,人们在中午有太阳气温高时,可以穿着稍微单薄的衣服,但早晚如果还是那样穿衣,就会感到凉意了。这段时期,不妨采用“上薄下暖,薄厚搭配”的方式着装,最好多穿几件,有备无患。需要时,还可搭配帽子、围巾等小配件。

食:饮食宜清淡

清明时节,是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发的季节,所以可多食时令蔬菜,如韭菜、地瓜、白菜、萝卜、芋头、荠菜等。饮食调摄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另外,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不过,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寒食伤胃,易损人体阳气,且又伤脾助湿,不利于湿邪运化。清明时节,湿气太重,饮食调理更应注意,寒凉伤脾困湿的食物均不宜多吃,并且注意饮食有度,特别要保护好脾胃的正常功能。

睡:多睡不是解决春困的办法

春困是人体一时不能适应季节的变化,发生大脑血流量改变而出现的生理现象。要解决春困,多睡反而不是办法。不妨经常开窗透气,使室内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适当增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

动:多活动,保持心情舒畅

从中医来说,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因此,建议大家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树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尽量多活动,使阳气增长有路。还要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

防:对花粉过敏的人应尽量躲避花粉

有些人一到春天就特别容易感冒,除了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头疼,还伴有眼痒、流泪、鼻痒等症状,其实这不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症。专家建议,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应尽量躲避花粉;好天气时将屋内屋外打扫一遍,遇干热或大风天气,可关闭门窗或加挂窗帘;如果天气许可,最好每周清洗更换床罩、被单。

清明时节——养生食疗方

清明吃什么养生?清明时节天气干燥,同时人体肝火旺盛,内外结合下容易出现口干、鼻干的症状。在饮食方面,需要注重补肾润肺,只要是应季、新鲜的蔬菜都可以食用。蔬菜多半选择以芽、苗、笋为主,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菠菜利五脏、山药健脾补肺、荠菜平肝和中等。

山药薏米粥

导语:山药薏米粥是一道传统的汉族药膳。鲜甜绵软,有润肺清热、健脾益气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肢体无力等症。

薏米80g、山药g蜜枣适量、糯米适量

步骤:

1.准备好薏米;

2.准备好糯米;

3.几个蜜枣备用;

4.山药去皮切成块;

4把上述材料都一起放在锅内;

5.加多于材料二倍的水;

6.盖上盖子,按至煮粥键,煮20分钟;

7等高压锅气排完后,盛出可食用。

荠菜猪肉圆子

导语:荠菜的药用价值很高,全株入药,具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治痢等药效。其花与籽可以止血,治疗血尿、肾炎、高血压、咯血、痢疾、麻疹、头昏目痛等症。荠菜粗纤维多,口感比较柴,肉馅稍微多放点。

荠菜克、调制好的猪肉馅克

步骤:

1.荠菜择干净黄叶,老根,用清水浸泡10分钟,漂洗干净,控水;

2.荠菜切碎,放适量色拉油拌匀;

3所有的菜都均匀的裹上薄博的一层油;

4.加入调好的肉馅;

5.搅拌均匀;

6锅中加适量凉水,开最小火,用勺子把肉馅挖到水中,汆烫;

7.所有的圆子都下完后,等水开,圆子都浮起来,在中火煮5分钟;

宝宝们,居家隔离期间,我们的食材是不是已经不多啦!但是,均衡的营养才能有足够的抵抗力。在这特殊的时期,有食材的宝宝们不妨来尝试一下吧!

撰稿:杨奕萍

摄影:杨奕萍

编辑:谢文卿

审稿:王秀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caizia.com/jczgx/10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