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是本人在十二年的学习嗓音训练与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绵薄经验心得。嗓音训练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成果。很多时候老师们缺乏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等因素,导致难以解决喉部生理构造有不足地方的学生的根源问题,最终学生声带出现病变。在这里,我给广大基层教学的教师们分享一点五官观察知识和解决方法,加以本人的纠正和治疗的案例分享,希望能让教师遇到棘手的学员有方法解决他们根源问题。尤其是教育者与演员有很大的区别,教育工作者更应掌握方法和实践经验,以懂得挖出解决学生根源问题和因材施教为首。在医疗系统上,由于医护人员没有接触声乐艺术范畴,掌握的康复治疗方法基本局限于日常语言范围,难以达到歌唱的要求,所以建议从事嗓训的医疗工作者接触歌唱嗓训的方法,这会让医疗嗓训方法更全面。

(一)初步体型体格五官观察:大家要知道发音的不正确,不尽是方法问题,有时是身体不健康或者是有关发音器官的某些部分不健全所引起的。因此在没有进行发音情形的检查之前,必须先检查体格。而在进行体格检查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下列这些与发音机能有关的各种情况。

1.体型在观察身体外表时我们要注意各部分的发育情况:观察四肢大小的比例,并须注意有没有部分发育不全的现象,有没有内分泌失常以致发育不正常的病症。平常有种印象:唱男高音的多数是矮胖子,颈都短短的,唱男低音的则多数是高瘦子,脖子长长的。德国有位五官科医师维埃斯曾详细检查过许多名歌唱家的体格,发现体型对“音类”可能有关。

2.胸部的健康情况胸部是呼吸器官的重要部分之一,是发音器的“发动机”,故检查时我们要注意其在构造上、机能上有没有缺陷。从医学上我们知道,患慢性气喘病的,胸部会逐渐成桶状(BarrelChest);童年患软骨病的,成年以后其胸部即变成固定的“鸡胸”形状(Pigeonbreast);胸部肌肉消瘦的胸廓不坚固,呼吸时胸廓就会走样。其他如“肺变硬”,慢性肋膜炎等,也能造成胸部构造上的缺陷,呼吸机能不正常。

3.性的发育经历据亨马利氏的观察,嗓音的类型似乎与性的发育有些关系:一般发育早的,比方说十二三岁就发育成人的,变声后嗓子往往比较尖高,宜于唱高音;发育比较晚的,比方说到十五六岁才发育成熟,嗓子则多比较浓厚,宜于唱低音。在检查时,我们不但须注意性的发育情形,还要知道其发育的经历,做好记录。

4.腹部的健康情况腹部是呼吸器官的重要部分之一,如果有毛病,也会影响发音。观察时我们要注意其中央及下部两侧有没有疝气的病症,腹壁是否强壮,腹部有没有气胀或者水胀的现象。

5.喉器在颈部的位置,舌骨与喉器软骨的相互关系及两骨活动的能力观察颈部时要特别注意喉器的位置。许多科学家发现:颈部肌肉发达情形不同,会影响到发音能力的不同。观察喉器不发音时的位置,可以知道喉器上下各肌肉发达情形的比例,这样也就可以初步了解发音器发音的能力。此外,还要注意颈部两旁有没有动脉跳动的现象,因为正常的人,颈部两侧是看不见动脉明显在跳动的,心脏机能不正常,才能看到颈部两侧动脉明显地在跳动。在教学中,林俊卿博士发现有一种嗓音的“发抖”,是由这种动脉跳动所引起的,故检查时对这点须特别注意。摸到颈部,要准确地测量舌骨与甲状骨的位置,并注意他们能主动地往上往下移动到什么程度,再看被推动的时候,又能往上往下移动到什么程度;并且要注意喉器的上下部有没有肌肉紧张的现象,推动喉器是否很费力。抠到喉器时还须注意舌骨与甲状骨之间有没有并合的病变。检查后,须以颈脊骨的位置作为标准,一一记录。

6.下巴肌肉的发达情况及淋巴腺的健康情况摸下巴时,要注意下巴的肌肉有没有异常发达的情况:不发音时有没有局部紧张的现象。按到下巴两侧,则须注意淋巴腺是否肿大,如果肿大,就要详细检查肿大的淋巴腺有几个,最大的在什么地方,肿大到什么程度,有没有“按痛”。淋巴腺肿大,表示在它附近某些部分有发炎现象,很可能是喉部有病变,或是喉部肌肉过于疲劳所致。

7.五官的健康情况检查五官时须注意鼻腔有没有“堵塞”,鼻黏膜有没有发炎的病状;中隔有没有“偏歪”;“鼻甲”有没有肿大;鼻腔里面有没有新生物;扁桃腺有没有急性或者慢性发炎的现象,是否经常发炎肿大;咽部有没有发炎现象,咽壁上的“淋巴结”有没有肿大;软腭是否红肿;小舌头是不是太长。

8.喉器内部的健康情况用喉镜检查喉器时须注意声带长度;声带的表面有没有充血的现象;两声带的边缘是否平滑,声带上有没有长小结或肿瘤;发音时两声带能否紧密靠拢;如果不能,要注意是哪一段不能靠拢;还要注意左声带的动作是否比较不灵活,致两声带靠拢发音时声门时常向左偏歪。最后还要注意两假声带是否正常,有没有肿大或萎缩的病变。

以上的第一到六条,教师可以学习和观察,第七、医院医院检查。基本从第一到第七条医院正规治疗。第八条则须看检查结果,如果声带有病变,按照病变程度评估能否进行嗓训治疗解决。

(二)教师如何初步检查嗓音的缺点

医院的专业设备,排除学生或者病患有第一部分情况,在教师接收学生第一节课的时候,检查嗓音的缺点的方法。

1.在音质方面要注意的:

(1)声音是否带有许多摩擦的杂音而粗糙难听;

(2)声音是否漏气而“空洞”无力;

(3)声音是不是始终带着鼻音;

(4)声音是不是老闷在喉底透不出,给别人感到“喉音”很重。

(5)音质是不是给人感到“轻浮”,不能表现庄严的情绪;

(6)声音有没有“发抖”的现象,如果有的话,是抖得快还是抖得慢。医院检查喉镜观察喉部肌肉是否有痉挛情况;

(7)母音的音色有没有按照规律随着音高在变化,有没有把“开”一类的母音(像“啊”音)唱得太“闷”,或者是把“闭”一类的母音(像“哦”音)唱得太“开”。

2.在声音走动方面要注意:

(1)“激起”的音是否截然清楚;如果不清楚,是不是因为“激起”的开始有漏气,还是冲击声门太猛烈,导致“音高”不准;或者是呼气与发音的动作不配合导致有“滑音”;

(2)声音在结尾时有没有喉音;

(3)唱的时候,音是否“滑上”“滑下”,发母音有没有滑的现象;开始发母音并不正确,到发出之后再由不正确滑到正确;

(4)音走动时,是不是常常发生“破裂”(Cracked);

(5)由低音到高音,或由高音到低音,有没有“换音”(Break)的现象;如果有的话,产生在音域哪一段,换音的现象明不明显;

(6)唱歌会不会“走调”;如果会,是整段走调还是偶然走一个音;是否有几个音特别容易“走调”,是习惯于走高(Sharp)还是容易走低(Flat),而走调时本人知道还是不知道;注:如果整段走调,初步判断是失歌症,失歌症不适合学习声乐。

(7)咬字清不清晰,咬字音的动作敏不敏捷,嘴唇下巴有没有过分用力现象,是不是习惯把字音咬得太长。

3.在发音能力方面要注意

(1)音域在哪一方面有缺点——能唱得出声音的有几个音,而能唱响亮的又有几个音;

(2)音量有没有缺点——是否只能发轻的声音,不论多么用力也唱不响亮,或是单会用大声喊,不能唱“弱”;声音走动时是否能大小伸缩自如。

(三)观察歌唱的姿势

根据传统教学的经验和一般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我们知道下列各种现象都是造成发音不正确的原因,或因发音方法不正确引起的现象,是我们进行观察时所应当特别注意的。

(1)歌唱时身体僵硬不自然,站立的姿势很呆板;

(2)吸气时两肩明显的耸起;

(3)气吸太多,导致胸腹各部皆涨满不能伸缩;

(4)吸气时腹部鼓起,致呼气发音时还一直鼓着不动;

(5)胸部过去扩大,致腹部不自然的癟缩;

(6)开始发音胸部即很快癟缩;

(7)发音时颈部膨胀,血管浮露;

(8)不论唱高音还是唱低音,喉器始终固定不动;

(9)唱高音或者唱响亮时下巴即推前;

(10)发音时下巴肌肉始终呈现紧张现象;

(11)歌唱时下巴老“锁住”(即僵硬)不动,或虽未“锁住”而动作不灵活;

(12)每发高音须把头低一点才能发得出声音;

(13)歌唱时,口唇的动作不自然,时常上翘或者用力紧贴牙齿;

(14)舌部动作不自然,每发音舌部即用力乱动,或是舌尖翘卷;

(15)歌唱时有皱鼻,皱眉毛种种不自然的表情;

(16)软腭动作不自然,每发音小舌头极度往后退。

(四)纠正与治疗方法

除了必须接受治疗的情况,在纠正发音、治疗嗓音疾病、解决学生和病人发声根源问题方面,我列出一下实践中常用的练习:

1.抬头张口正确的方法是:把下巴放松,不让下巴上下移动,用头后上部的力量把头抬起,以促使口自然往上张大。做这个练习时思想集中在利用头喉部肌肉的力量来把头抬高要看天花板,让脸部及下巴一代的肌肉完全放松。绝对不要有意识地想张口,抬头时下巴不要跟着往上走,下巴完全处于被动而毫不紧张的状态,这样才算合格,对于初学者来说,大概每天须做此动作练习几百次,几个星期到几个月才能完全成习惯。

2.伸舌头练习在抬头张口自如后,就可以进一步学习伸舌头练习。身体站立,略为弯身使头部稍微前倾,在胸廓固定的情况下把气从腹部提到背上部颈后,提气的感觉与吸气相似,只是不吸进空气,当感到气已提到颈后的一刹那间,用抬头方法把口张大,使舌部推出,舌部推出是茎突舌骨肌和舌骨提高的结果,不是靠舌部主动用力的结果,这练习对发音闷在喉底有缓解的作用。

3.推舌骨练习用抬头方法把口张大,当舌头推出之际,趁此刻用手指把舌骨推向耳朵的方向,即是后上方,身体站立稍倾前,好像早上刷牙姿态,这样练习可以加强咽部肌肉的活动,也可以对舌骨长得靠前难后卷贴紧咽壁行程咽管有帮助并对嗓子疲劳、声音嘶哑有一定的疗效。

4.分离舌骨手治法部分学生由于长期说话或者歌唱方法不正确,使得舌骨与甲状骨缝隙过小,这样容易造成发声习惯性紧张。那就采取手治分离舌骨法:把食指与拇指弯曲成勾型,放在舌骨与甲状骨后方缝隙后,食指拇指上下摇动。目的是分离舌骨与甲状骨贴紧的位置,增大舌骨与甲状骨的空间。如果学员没有出现这种舌骨与甲状骨贴紧的近况则可不用此手治法。

5.“蛤蟆气”练习学会运用气息,用气发声。“蛤蟆气”练习如下:身体站稳,慢慢地吸气,吸到胸膛满时,一方面尽力维持胸廓饱满状态,把小腹往里收,张口的同时舌头轻松地推出。另一方面,则运用横膈膜与腹肌相对抗的力量,使腹部产生一股弹力。用这股弹力不断地做轻微的呼出吸入的动作,一呼一吸同时完成,好像一个连贯的动作,到实在无力继续时才可停止。

6.抬头张口“O嘴型”加蛤蟆气配合发“嚯”音这个练习,在抬头张口的基础上做“O嘴型”,深呼吸后,甲状软骨会自然往下走,打开喉咙,配合蛤蟆气发“嚯”音,可以让喉咙打开放松还可以训练横膈膜的力量与练习发声。“嚯”音是由拼音huo组成,h作为蛤蟆气的跳动有力的气息,u音是固定喉头位置和提高起音位置,o音是圆唇在这个练习中最放松在自然声区形成通道的发音。蛤蟆气每一口气配合发一个“嚯”音,一声一声,反复练习,位置逐渐上升,音量逐渐加大,有一种向远处呼喊的感觉。

7.开小口咽音练习嘴巴牙关不用打开,喉部放松,提起笑肌,在蛤蟆气的基础发出“给”字音,给字由普通话发音的gei组成。发这个音的时候用普通话第三声发音再转ei的第四声。有些学员刚开始学习这个发音难进管道,可以用食指放于上下门牙之间,挺胸,喉部放松,发音的时候一切要记住从小舌头后方发出“给”字音。

8.横膈膜与咽壁配合交替发[ho],[he]练习口腔自然张开,呈发口音的椭圆形嘴,笑肌抬起,舌体放松并平放在下牙槽内,以横膈膜推动气息的力量,发出通透有力的[ho]音,随即将舌头松弛地吐出,以同样的要求发[he]音,在缩回舌头发[ho],吐出舌头发[he]音,反复交替练习。熟练后可加快交替发音速度,使力量更集中地分配到腹肌,横膈膜的弹动起伏动作上。能增强口咽腔共鸣,改善舌根的紧张状态,放松喉头。

9.促进声带闭合练习在蛤蟆气的基础上,双拳紧握放在胸前部,用力向下作伸肘运动,作上述运动时发声”Pa””Pi”,发声与伸肘运动要同步。这个练习还可以训练胸部扩张站定有帮助。

10.哼鸣练习借鉴我国咽音鼻祖林俊卿博士的抬头张口,舌头稍微推出,在这个基础上练习张大口哼鸣,并且要注意的是张口哼鸣,哼鸣音要在面罩“眉心”位置响亮发出才为基本正确。

以上的方法顺序一般由肌肉的无声练习到发声练习,在解决根源问题上未必把以上方法都全部用上,需按照每个学员或者病患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调配方法。以下是本人治疗和纠正发音的案例,可供大家参考:

1.周XX,女,18岁,艺术中专毕业生。在校练习歌唱时得声带小结声音沙哑,经过喉镜检查左侧声带小结,经过打针、吃药效果不佳,通过朋友介绍来到我这里进行嗓训。观察她发音,喉部紧张、挤卡,发声漏气,下巴锁住紧张。经过一个星期的抬头张口训练法松弛下巴紧张,下巴和喉部肌肉明显放松,第二星期学习蛤蟆气配合发“嚯”音后,解除了喉部挤卡后高音开始松弛容易发出,最后加上咬字吐字练习,一个月后没有声音沙哑漏气现象,声音明亮清晰,高音比较自如。治疗完毕后成为驻场歌手。

2.黄XX,女,28岁,驻场歌手。声音虚弱,气息不足,换声区明显和容易破音,经过经纪人介绍推荐到我这里提升发音功能。由于驻场工作需要,只可以上一节课,上课时间比较长。观察情况后,先用叹气法稳住气息,使用卡祖笛训练歌唱气息调节,加以“嚯音”练习和“嚯”音八度练习。一个月后回访情况,气息改进提升近两倍,声音改制为女中音摇滚风格,声音浑厚通透。

3.张XX高中生,男。诊断为喉炎,经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医院做了嗓训康复一个月后效果不理想,说话开口就破音,发音能力极弱。经过中山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的推荐,本人亲自赴中山市进行嗓音训练,第一节课使用了吃拳头法(参考罗荣钜著《神奇的咽音》“咽音治疗慢性咽喉炎效果好”一文),当场马上开声,再运用托舌骨法发音,声音已经没破音。第二节课再运用喊人朗诵法,声音恢复正常后也没有要求再复课,治愈。

4.张X,男,毕业实习生。喉炎、假性声带沟。求医几年无效,医院建议声带注射填充手术,张X拒绝手术,曾到别的地方进行针灸和复声效果没有效,经过网络联系我求助。经过第一节课“呀”音练习,第二节课威壮音“给”字练习,第三节课张大口发HIGHC咽音训练(参照林俊卿著《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中的开大口咽音练习),声音明显改善,已没有沙哑漏气现象,音量逐步开始增大。经过一个半月学习完毕,治愈。

5.胡XX,男,民族歌唱高考生。声音发白,音量不足,条件欠缺,咬字不清晰。经过一个月的蛤蟆气配合发“嚯”音,再训练一个月“嚯”音和“嚯”音八度练习增强功力和拓展音域后并发现声音条件不符合唱民族风格,训练美声歌唱咬字一个月,改制为美声男中音。训练三个月后,考上二本音乐表演系专业。

6.胡XX,女,美声歌唱高考生。声音虚弱,全是气声,习惯性用假声。先从她语言语调入手,发现真音甜美尖细。直接训练语言语调的真声加用“给”字发音渡过混声区结合中国文字咬字吐字高声喊嗓法,改制为民族女高考生。经过三个月的练习,考生一本声乐表演系。

7.张XX,女,音乐学院美声专业生。声音条件较好,换声区不平稳。经过两次的“嚯”音练习和“嚯”音八度练习后平稳渡过作品的换声区。本科毕业后考上香港某大学研究生。

8.刘X,男,建筑公司员工。真性声带沟患者多年,拒绝手术,经本人学生介绍到我这进行嗓训。声音严重漏气沙哑,基本难以语言正常交流沟通。第一节课调配方法时,本人差点绝望放弃治疗,用尽方法还是沙哑,最后运用了“吃拳头”法,声音短时能清晰给我看到治疗希望。经过一个月的抬头张口、伸舌头、吃拳头法,运用了蛤蟆气发[Hi]音找到面罩共鸣,再配合高位置喊人法喊“呀”音,解决了不能大声说话的困难,声音嘶哑漏气现象得到非常大的改善,运用方法在说话上已基本沟通再没有问题。

9,朱X,男,湖北省某艺术学院专业生。通过网络联系,从湖南省前来纠正发音。声音条件好,由于方法不当,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而且有高音恐惧心理。经过第一节课蛤蟆气配合发“嚯”音学习放松发声,第二节课学习“嚯”音八度练习,喉部明显放松,高音开始渐渐上升。第三节课学习“嚯”转“啊”音八度练习后,从原来发G(声乐的G2)都不稳定变成可以发稳HIGHC(声乐的C3)。成功纠正提升。

10.何XX,男,76岁,香港人。声带小结,声音嘶哑,在香港药物治疗无效,与香港跟随嗓音艺术医学嗓训师学习一个月效果不佳,拒绝手术治疗。经过网络联系来到广州求医。声音中度沙哑,观察他学习过的嗓音训练发现,张口头后上方力度不够,嘴巴张不开,导致声音还是在嘴巴挤压出来。经过一个星期的抬头张口训练,纠正张嘴方法,第二星期训练蛤蟆气配合发[ho]、[he]练习后,沙哑明显改善。考虑到何伯伯年纪较大,恢复也比较慢,但每星期上来长途跋涉而且身体状况不太好,第三节课选用了“呀“音喊人法,声音沙哑明显消失,并告知练习要点回港自己练习。一个月后回访,说话声音沙哑已经基本消失。

本文是专门为涉及教育和治疗职业而写的交流心得,适合社会声乐教师、在校学声乐教师、群文系统声乐骨干共同交流,不太适合高考生学生和在校专业生参考和直接实践,只适合学习使用。由于时间仓促,希望得到大家的专业指正,让我可以在这个专业更进一步的提升。这是本人最近第三编文章,其后暂时封笔不发表文章与心得。各位如有宝贵建议和教学治疗方法交流可以加本人







































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过程
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caizia.com/jczgx/3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