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复习第98日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一、概述(常见病因)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2.日光照射不足 3.维生素D摄入不足 4.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 5.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 6.疾病或药物影响 二、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3个月~2岁的小儿,主要表现为生长中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非特异性的神经兴奋症状。佝偻病临床上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初期和激期统称为活动期。 1.初期(早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的婴儿,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神经兴奋性增高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惊啼,多汗(与季节无关),枕秃(因烦躁及头部多汗致婴儿常摇头擦枕)。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低,钙磷乘积稍低(30~40),血清25-(OH)D3下降,碱性磷酸酶正常或增高。此期无骨骼改变,X线片检查多正常,或仅见临时钙化带模糊。 2.活动期(激期)除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骨骼改变往往在生长最快的部位最明显,故不同年龄有不同的骨骼表现。 (1)头部:①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约6个月时颅骨软化逐渐消失;因此时颅骨发育最快,软化部分常发生在枕骨或顶骨中央;②方颅:多见于7~8个月以上小儿,由于骨样组织增生致额骨及顶骨双侧呈对称性隆起,形成方颅,重者可呈鞍状、十字状颅形;③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重者可延迟至2~3岁方闭合;④出牙延迟:可迟至1岁出牙,有时出牙顺序颠倒,牙齿缺乏釉质,易患龋齿。 (2)胸部: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如佝偻病肋骨串珠、肋膈沟(郝氏沟)、鸡胸、漏斗胸。 (3)四肢:①腕踝畸形:多见于6个月以上小儿,腕和踝部骨骺处膨大,状似手镯或脚镯;②下肢畸形:见于1岁后站立、行走后小儿,由于骨质软化和肌肉关节松弛,在立、走的重力影响下可出现“O”形腿或“X”形腿。1岁内小儿可有生理性弯曲,故仅对1岁以上小儿,才做下肢畸形检查。 注:上述改变中由于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形成的有:方颅,手、足镯,肋骨串珠。 按年龄划分:6月龄以内:颅骨软化;7月龄~1岁:方颅,手、足镯;1岁左右:胸廓畸形、下肢畸形。 (4)其他:学坐后可引起脊柱后凸或侧弯,重症者可引起骨盆畸形,形成扁平骨盆。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低下,头颈软弱无力,坐、立、行等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腹肌张力低下致腹部膨隆如蛙腹。条件反射形成慢,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常伴感染,贫血等。 血生化及骨骼X线改变:血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常低于30,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X线检查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并有杯口状改变;骺软骨明显增宽,骨骺与干骺端距离加大;骨质普遍稀疏,密度减低,可有骨干弯曲或骨折。 3.恢复期经适当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减轻至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血清钙磷浓度数天内恢复正常,钙磷乘积亦渐正常,碱性磷酸酶4~6周恢复正常。X线表现于2~3周后即有改善,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逐渐致密并增宽,骨质密度增浓,逐步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及骨骼X线检查正常,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轻、中度佝偻病治疗后很少留有骨骼改变。 四、治疗原则和预防1.治疗目的 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治疗原则如下: (1)一般治疗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坚持每日户外活动。 (2)补充维生素D制剂治疗应以口服维生素D为主,剂量为每日50~μg(~IU)或1,25-(OH)2D30.5~2.0μg,视临床和X线检查情况,1个月后改预防量,每日口服维生素DIU;有并发症或无法口服者,一次肌内注射维生素D20~30万IU,2~3个月后口服预防量。治疗一个月后应复查效果。 (3)补充钙剂维生素D治疗期间应同时补充钙剂。 (4)恢复期和后遗症期轻度畸形经功能锻炼可自行恢复;重度骨骼畸形者需外科手术矫治。 2.预防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自限性疾病,现认为确保儿童每日获得维生素DIU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1)胎儿期孕母应多户外活动,食用富含钙、磷、维生素D以及其他营养素的食物。妊娠后期适量补充维生素D(IU/d)。 (2)婴幼儿期预防的关键在日光浴与适量维生素D的补充。生后2~3周后即可让婴儿坚持户外活动,冬季也要注意保证每日1~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 (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IU/d,3个月后改预防量。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IU/d,至2岁。夏季户外活动多,可暂停服用或减量。一般可不加服钙剂。 如果觉得好,请转发,分享给更多人 张博士医考中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caizia.com/jczgx/4990.html
- 上一篇文章: 橘红的功效与作用
- 下一篇文章: 区妇幼保健所这个病多发于3个月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