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重点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vxbdf/

古人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道家,三是生数,是最大的数。因此,这里的“三”也代表着更多的傣族名菜。下面,与大家细细分享。

1.牛撒撇

牛撒撇是以云南德宏州和景谷一带傣族为代表的风味凉菜,以香脑、牛粉肠为调料而制成,具有风味独特、清凉爽口的特点。这一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湿热,野生香料丰富,当地傣族喜食酸辣苦的凉菜。

制法:(1)把牛粉肠分泌物挤出,用纱布过滤后取汁加冷水入锅煮沸10分钟再过滤,把汁水晾凉。(2)花生炒香去皮舂细,韭菜焯后切段,香脑切细。牛肚洗净放沸水锅中煮熟,滤干水分,切成长8厘米、宽厘米的片。把肉、肝上火翻烤至熟,切片与牛肚同。米线入盘垫底,其上面按什锦图案将肚、肉、肝、韭菜叉色拼上。亦可用雕花和绿菜点缀。()将粉肠汁、花生、香脑、辣椒油、花椒面、姜、蒜、盐、味精、酸醋、酱油兑汁,随拼盘上桌。食时将汁浇入拌匀。

2.三味蚂蚁蛋

傣族选食的是生长在树上的黄蚂蚁所产之卵,俗称为蛋,其蛋粗壮,具有味鲜可口、食法多样、营养丰富的特点。

制法:(1)将蚂蚁蛋洗净后,用沸水稍烫,滤干水分入碗。把番茄在微火上烤熟,去皮,剁碎,与白糖、盐、味精、醋、酱油、蒜一齐入蚁蛋碗内,拌匀凉食。(2)将蚂蚁蛋洗净,用沸水烫后,滤干水分,放在芭蕉叶上,加盐、味精包好。入笼蒸熟进食。()将蚂蚁蛋洗净,用沸水烫后,滤干水分,入锅,加鸡汤、盐、酱油、醋、蒜、味精,沸后装碗。

.酿知了

知了就是蝉,《本草纲目》载:“气味咸、甘、寒,无毒,主治小儿惊痫夜啼,癫病寒热,惊悸,乳难等症”。蝉壳入药,可明目消炎,且富含蛋白质。傣族常用来剁生或煎吃,尤以酿知了名贵,红光油亮,皮脆肉软,滋味清香。

制法:(1)将蝉去掉翅膀、脚,从背上划开,洗净。葱、蒜、青辣椒洗净,与猪脊肉一起剁成细泥,入碗,加盐、酱油调匀成肉馅。将肉馅填入蝉腹,合拢蝉背,用细篾子扎好。(2)锅上旺火,注入菜子油,烧至四成热时,下蝉,徐徐煎黄即熟,入盘上桌。

4.香茅草烤鸡

傣族常用香茅草的嫩芽、小叶作香料烹制菜肴,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香茅草烤鸡,成品以色泽金红、鲜香酥脆、滋嫩爽口而享誉省内外。

制法:(1)将鸡宰杀煺毛,去内脏,清洗干净,斩去脚爪,从背部开刀,去骨,用盐搓揉鸡身,用酱油上色。香茅草、金芥、野香菜、香菜、辣椒、花椒叶、姜、葱、蒜、胡椒粉、盐、酱油入碗,兑成香汁。(2)将鸡脯捶松,反复抹上香汁——香汁渣填入鸡腹内,用香茅草捆扎成全鸡状,上竹架夹好,放在木炭火上烘烤,边烤边刷上猪油。待鸡烤熟、香茅草烘干,解开竹架,改刀装盘即成。

5.火烧鱼

傣族盛产挑手鱼,又名胡子鱼,喜在水田中生长,胸鳍两边各有一对硬刺,极其锋利,可将捕捉者的手挑破。此鱼肉厚质细,营养丰富,用此鱼烹制的火烧鱼,软嫩鲜甜,香味扑鼻,能增食欲。

制法:将鱼去鳃、去内脏,洗净,分成两份,一份取下鱼肉,捶成茸与上述调料拌成馅,将馅镶入另一份鱼的鱼腹内;鱼皮朝外,头尾折拢,用香茅草捆成十字形,再用芭蕉叶包好,埋入炭火中焐熟,取出,去芭蕉叶和香茅草,装盘即可。

6.炸牛衣

食用猪皮、羊皮已属常例,食用牛皮则见于傣族。傣族用牛皮做菜,有腌牛皮、炸牛皮,均属佐酒佳肴。牛皮坚硬,含胶质重,加工功夫独到,显示了傣族的聪明才智。成品口感泡脆,蘸吃番茄喃咪(酱),辛香回甜,风味独具。

制法:(1)黄牛宰杀后,将全皮用清水煮后刮去毛,再煮。捞出后上案板将皮的上面和下面各刨去1/,用中间皮层切成长0厘米、宽6厘米的条,中间再划上若干口,以备炸时切成小段;将猪油入锅,下牛皮,用小火焖煮,至皮呈透亮时捞出控油,摊在竹篱排上,在阳光下晒干收存。(2)食时,锅上火,注入猪油,烧至四成热时,下入切成小段的牛衣,用小火慢炸,待牛衣炸泡时,捞出控去余油装盘。()青辣椒、大蒜、葱、香菜洗净后切碎入碟,番茄上火烧后撕去皮舂细,与盐、生花椒粉、味精入碟,拌匀入味即成番茄喃咪,随同炸牛衣上桌蘸食。番茄应火烧去皮,方才香味浓,酸味少;如果开水烫去皮,则香味少,酸味浓。

7.麻辣干黄鳝

“糯米饭,干黄鳝,二两小酒天天干。”这是流传于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红河沿岸傣乡的食谚。那里的花腰傣族妇女,把从田里和池塘捉来的指头粗的黄鳝洗净泥污放于盐水中浸泡,除去肚内脏物和外表粉液,再一条条放入灶窝灰中焖烤至卷曲,然后洗去灶灰剔去肚杂,加适量盐、花椒面、辣椒面揉拌后,穿成串熏干备用。经油炸后食用。

制法:(1)黄鳝洗净泥污,放入清水盆中,加入盐,让其游动,吐出肚内脏物。(2)取出黄鳝逐条塞入灶内子母火中,焐至卷曲,取出洗去灶灰,除去肚杂,入盆,拌入盐、辣子面、花椒面,揉至调料粘满鳝身。取出穿在竹竿上,置于火塘上方慢慢熏干收存。()食前用温水洗净,入油锅中炸出香味即可。

8.酸鱼鲊

酸鱼鲊是西双版纳、元阳县红河南岸傣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美味。鲜鱼经腌制成熟后,不论是蒸还是煮、煎而食,均色泽金黄,酸香扑鼻,入口酥化,胃口顿开。

农历正月、二月间,是红河水中鲤鱼产卵季节,傣族人民用茅草扎成一把把似扇形的草排,将其拴在岸边木桩上,让草排浮在河中,鲤鱼便到草排上产卵,然后将草排放到养鱼塘中泡上10多天,孵出鱼苗,早稻秧栽下后,将鱼苗移入田中。到了六七月,稻熟撤去田水,活蹦乱跳、巴掌大的鲤鱼任人捉,回家后即可腌制。

制法:(1)将鲜活鲤鱼剖腹除去肚杂,入盆,撒入盐腌渍,注意上下翻动,下辣椒面、花椒面、草果面拌匀。以只为单位,逐条鲤鱼肚内舀入一勺甜白酒,合拢放入陶罐中;鱼放完后,倒入腌拌的原汁,盖上罐口碗,入好罐口水。约腌5~6个月后即成酸鱼鲊。(2)食时,酌量取出酸鱼。锅上火,注入植物油,热时,下酸鱼煎至两面黄即可装盘上桌。

9.三鲜青苔汤

三鲜青苔汤,是新平、元江的傣族风味菜之一。是以青苔为主汆制而成,成品清香、鲜甜、脆嫩,并有助消化、润喉、滑肠功效。元江、新平戛洒等地的河流中的青苔有色深绿、苔丝粗的青苔和色淡绿、苔丝较细的滑苔两种,均为傣家人佳蔬。

制法:(1)青苔洗净控水,稍切几刀成长丝。火腿、鸡脯肉、冬菇切丝。(2)炒锅上火,注入鲜汤,沸时打去浮沫,下青苔、火腿、冬菇、鸡丝于锅的一边,沸后调入盐、胡椒面、味精,趁着沸腾状起锅倒入汤碗,淋入鸡油上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caizia.com/jczyl/11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