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村里收韭黄,一村一品助增收
28日,在米东区十二户东村的韭黄温室里,村民正在收获今年试种成功的韭黄。 日前,在米东区十二户东村,经过两年研究,韭黄试种成功,既填补了乌鲁木齐地产韭黄的空白,也让村民有了致富新品种。 4年多来,作为米东区“一村一品”韭菜示范村,十二户东村从单纯的集中种韭菜,到引进新品种,发展绿色种植模式,再到打造自己的品牌,走出了一条“一村一品”的独特发展道路。 近年来,乌鲁木齐将“一村一品”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农村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重要举措,多维度推进乡村振兴,让村民得到了实惠。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乌鲁木齐按照产业兴旺的要求,引导村民从一村一品的“品”字着手,从引进新品种、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等方面,示范引领“一村一品”持续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引新品种才有好收益 10月28日,在十二户东村的韭黄温室里,乌鲁木齐市丰庄韭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正忙着采割韭黄。 十二户东村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韭菜,目前有亩韭菜及百余亩其他蔬菜。 颜色鲜亮、茎秆鲜嫩的韭黄刚采摘下来,等在地头的菜商就急忙装了车。地头装箱的韭黄一公斤15元,而韭菜的价格则为一公斤4元。 “韭黄今年种成了,明年合作社就能大规模种了。”丰庄韭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周乐兵说。 韭黄是韭菜通过软化培育的蔬菜,是高档菜肴配料和馅料,但因其对土质、光照、温度及种植技术要求较高,一般在南方生产。 周乐兵说,这两年,通过土地流转,他们实现了韭菜集中大规模种植,但因品种老化、与疆内其他地产韭菜集中上市时间相同等因素,使得农民增收不明显。 两年前开始,周乐兵从内地引进了新品种,并建设了大棚、温室50多座,种植春提前、秋延晚韭菜。 年,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帮助下,周乐兵开始试种韭黄,并在全疆首次使用深沟栽培技术培育韭黄。 万事开头难,第一年,光照和温度没控制好,种植失败。第二年,周乐兵吸取教训,请来疆外技术人员,终于试种成功。 初步估算,一亩地韭黄的产值要比韭菜高出三四倍。周乐兵说,种了几十年韭菜,大家都明白一个理儿:品种好,才有好收成。 跟周乐兵有同感的,还有米东区小破城村的乌鲁木齐市润德绿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马文明。 小破城村有芹菜亩,是“一村一品”的“芹菜村”。马文明于两年前引进了新品种空心芹菜。 相比较传统的实心芹菜,空心芹菜茎秆水分大,口感更爽脆。马文明说,如今,合作社的芹菜每年都供不应求,村民亩均增收元。 近年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每年平均引进余个蔬菜新品种,有效促进了全市蔬菜品种改良。 “绿”字当头打造高品质 收完韭菜,周乐兵带领社员们来到无土沙培绿色蔬菜种植大棚里,为社员们讲解培育绿色蔬菜水肥注意事项。 三年前,周乐兵的蔬菜基地取得无公害产地认证,两年前,他们又申请了更高级别的绿色食品认证。 “如今,种菜已不仅靠产量了。”周乐兵说,“靠的是蔬菜前面加的这个‘绿’字。” 退休前曾是米东区农牧局土壤专家的周乐兵,最熟悉通过水肥控制,来减少蔬菜种植过程中的农药化肥残留。 两年前,在引进新品种时,周乐兵就使用农家肥和有机肥。 拿着一罐海藻有机肥,周乐兵开始给大家介绍用量。“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机肥既没有残留,还能保证蔬菜长势。” 周乐兵还于去年引进了无土沙培种植技术,这种技术不需要土壤,用病虫害少的沙土来种植,既提高产量,又更符合绿色标准。 目前,西红柿用无土沙培已经试种成功,明年将会在韭菜等其他蔬菜上应用。 有了绿色食品这个牌子,周乐兵家的蔬菜不仅销往九鼎蔬菜市场,而且通过订单形式,销往单位和小区。 尝到绿色种植甜头的,还有米东区牛庄子村,是“一村一品”的“红薯村”。 牛庄子村村委会主任马占友说,今年5月份,米东区建设局驻村工作队邀请了农业专家进行了测土配方,为村里亩红薯给出了水肥配比。 今年9月份,红薯丰收,按照检测,红薯中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等含量都较高,成了村上红薯的一大卖点。 米东区农牧局局长于健说,近年来,农牧局通过免费发放有机肥、生物肥,以及安排专家通过测土配方等形式,推进“一村一品”绿色化、优质化。 树立品牌销路不用愁 临近中午,周乐兵接到了一个份小区蔬菜的订单,他赶忙招呼大家装箱。 每个箱子上都印着“丰泽惠农”的牌子,周乐兵说,如今,这个牌子顶万金。 年,周乐兵召集了社员大会,确定了农产品品牌的名称和标识,并进行了申报注册。 今年,商标审批下来,周乐兵找了设计公司设计了各类纸箱。 装箱的蔬菜共有韭菜、西红柿、红薯等六种,一箱装6公斤。 跟周乐兵一样注重品牌的,还有米东区下梁头村的瑞丰绿苑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李晓林。 下梁头村有亩蟠桃、雪桃和水蜜桃熟了,是“一村一品”的“桃子村”。 新品种加上种植得法,桃子供不应求,但却碰到了冒充桃园桃子的商贩,他赶忙注册了自己的商标。 近年来,米东区在发展“一村一品”工作时,着重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打造自己的品牌,目前已形成各类品牌30余个。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记者:宋建华陈星宇 编辑:左琪 责任编辑:黎想 主编:王亮丁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caizia.com/jczgx/3301.html
- 上一篇文章: 子木聊房如何捕捉中国楼市的下一个机会
- 下一篇文章: 怎样从韭黄升级到老韭菜,财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