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韭菜上市的季节。日前,记者来到平度市店子镇前寨村有机韭菜示范园看到,一排排标准温室大棚井然有序。大棚里,一垄垄韭菜翠绿鲜嫩长势喜人。据了解,前寨村依托30多年的韭菜产业种植历史,通过科技种植、品质提升,让大棚韭菜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现在,我们村已建立了占地余亩集约化的蔬菜科技示范园,其中冬暖式日光温室占地余亩。今年4月份,平度前寨韭菜正式入选年第1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前寨村党支部书记王丰暖说,眼下,每公斤“前寨韭菜”的地头收购价为24元,每天出货约1吨左右,主要销往北上广深的大型商超。

科技种植摸索崎岖创新路

走进大棚,一股清新的韭菜香气扑鼻而来。温度适宜的空间里,充满生机的韭菜整齐排列。鲜绿的叶片细长有韧性。掐断一片韭叶嚼在口中,清新的韭菜鲜香溢满了舌齿之间。“有粉丝问我,为什么前寨村的韭菜与众不同……”蹲在簇簇韭菜间拍摄短视频的王丰暖现在也算是名“新晋网红”,他通过社交媒体制作的内容,让消费者了解前寨韭菜的种植过程。

据了解,前寨村有着30多年的韭菜产业化种植历史,村民们世代相传的种植技艺,让前寨韭菜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然而,传统的种植方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病虫害频发、产量不稳定、农药残留等问题。“那时候,我们种韭菜都是凭经验,没有啥科学依据。”王丰暖说,要想种出高品质的韭菜,必须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巧。为了改变以前的种植模式,他开始四处请教专家,学习新技术。

“年,我率先与一家大公司合作,将前寨韭菜推向国际市场。然而,好景不长。年至年期间,周边县市有菜农种植的韭菜出现了质量问题,这一系列质量问题给我敲响了警钟。”王丰暖回忆道,质量是产品生存的唯一保障!要想让前寨韭菜在市场上立足,必须解决种植过程中的难题。

起初,王丰暖尝试与一位老中医合作,探讨用中药防治地蛆等病虫害。然而,由于原材料成本偏高,这一方案最终未能实施。但这次尝试让王丰暖认识到了科技种植的重要性。于是,他决定外出考察学习,寻找更适合前寨村的种植方法。

“一次上网查询时我发现,有些地方使用防虫网进行小面积生产,能够有效预防虫害。”这一发现让王丰暖看到了希望。他决定先用一个占地三亩左右的大棚进行试验,引进防虫网技术。通过在大棚内安装防虫网,将地蛆成虫阻挡在外,同时室内配上粘虫板、电子杀虫灯等物理防治设备,成功解决了虫害问题。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韭菜的品质和产量,还因为大棚温度适宜的原因,实现了一年四季均可收割的目标。自从采用了这种新方法,韭菜的长势明显好转,病虫害也大大减少,并且提高了韭菜的亩产量。

品质提升坚持绿色种植提品质

一套完整的虫害防治体系实验成功,但还有一个关于韭菜药残的问题还摆在眼前。“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提升韭菜的品质和安全。”王丰暖深知品质是产品的生命线,他始终坚持绿色种植理念。为此,他们采用发酵的大豆、豆粕、羊粪等有机肥料代替传统化肥,彻底杜绝了高残留农药对韭菜灌根这一传统方法,解决了以往韭菜灌根农药高残留、高危害这一大难题。这种物理方法不仅提高了土壤的肥力,还使韭菜的口感更加绵柔、味道鲜美。经过一系列的品质提升措施,前寨韭菜的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他们还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确保每一批出库的韭菜都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我们的韭菜从来不用化肥和农药,全部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这样种出来的韭菜不仅口感好,而且安全健康。”王丰暖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前寨韭菜,支持绿色种植。

因为品质的提升,前寨韭菜的市场占有比例也在增加。年,王丰暖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了占地余亩集约化的蔬菜科技示范园,年新建冬暖式日光温室占地余亩。通过实行“企业+农户+基地”的产业链方式,每年可带动余名村民务工就业。63岁的村民王环刚也是在同年进入产业园务工,现在他已是1组的小组长,每天带着15名工人在大棚里忙活。“一个月块的工资,比自己在家种地强多了。”王环刚说。

网络助力助推品牌化营销

“‘前寨韭菜’自年就开始品牌化运作,到今年有18个年头了。十几年的发展,韭菜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先后参加历届农产品博览会,客户对我们的产品非常认可。”王丰暖说,年,前寨韭菜申请了有机食品认证;年4月10日,平度前寨韭菜正式入选年第1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而在此之前,省级、市级荣誉还有很多。

除了传统的销售模式,王丰暖也抓住短视频流量的风口,利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拍摄短视频介绍前寨韭菜的特点和种植过程。他的视频内容生动有趣,吸引了大量粉丝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caizia.com/jczcf/1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