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对爱好美食的中国人来讲,早餐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吃好了这一顿,才能开启一天的新生活。即使在中国,一天三顿饭的饮食文化是在近现代才普及起来的,但早餐文化却在短短百年间百花齐放,出现不同地域、不同特色、不同吃法的各式早餐。早餐武汉的热干面、上海的粢饭团、内蒙古的羊肉烧麦、北京的豆汁焦圈、天津的嘎巴菜和煎饼果子,光是看到这些食物的名字,你的脑子里肯定自动把它们和早餐联系在一起。而下面我要介绍的这道早餐,很有意思,名字叫“头脑”,在山西人看来,这应该是最补的早餐了。早餐为什么说“头脑”大补呢?光看原材料,你会以为这是准备熬羊肉汤。选用新鲜羊肉、山药、莲藕下锅炖煮到软烂,加上八味中药调制味道,加入黄酒让整道早餐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酒香气。在山西,这可是非常有名的药膳早餐。由于早餐中加入大量药膳、羊肉和黄酒,加上“头脑”这个叫法,不少人以为这早餐吃下去能长智慧。头脑头脑事实上,这道山西著名的早餐,之所以被叫做“头脑”,还是因为发明人开了一个小玩笑。相传,当年发明药膳的人名叫傅山,那时候傅山只想煮点食物给自己的老母亲补身体。后来,傅山遇到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正好遇到生意困难,钱袋子空空。傅山便把自己的药膳方子告诉朋友,并要求,如果朋友开饭店,饭店的名字要叫“清和元”。傅山清和元,意思是清朝和元朝。傅山不喜欢这两个朝代,认为这两个朝代比较不安稳。同时,傅山还自己写了一块警示语,说“杂割头脑清和园”,里头的“杂割”指的是羊杂汤,“头脑”指的是药膳,因为汤中放了八种中药,最开始名字叫“八珍汤”。结果传来传去,大家发现叫“头脑”更俏皮可爱,让人不会忘记,这药膳早餐的名字就定了下来。头脑头脑最开始的“头脑”汤,可没现在那么用料十足,只用羊肉、莲藕、山药,炖熟后浇上一层加了中药熬出来的汤,这汤已经加了面糊勾了芡,白浓黏稠,挂在羊肉上,口感柔和,但药味很强。后来针对现代人的口味,又做出一些改变,比如中药的比例、调味的浓淡都做了改良。头脑喝“头脑”汤的时候,要搭配一碟韭菜。韭菜不是空口吃的,因为韭菜里撒了大量盐和花椒,吃早餐的时候,将韭菜挑到汤里,中和“头脑”汤原本清淡的味道,一咸一淡搅拌几下,味道就适合了。韭菜香、黄酒香、中药香、羊肉香,一整碗汤里都是大补的食材,喝进肚子里浑身热乎乎的,你们说能不好喝吗?头脑所以,不少山西人都喜欢在寒冷冬夜的凌晨起床,赶着五六点钟店铺刚开门那会儿,进去喝一碗热腾腾的“头脑”汤。一边喝汤,一边和旁边的街坊邻居说两句话,新的一天就被这碗药膳汤打开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caizia.com/jczyy/12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