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草类植物景观营造案例南京中山植物园禾草
南京中山植物园位于南京东郊钟山风景区南侧天堡城南峰主坡,建于年,占地面积ha,是我国第一所植物园。园区地形地貌多变,海拔30~40m,内含湖泊、水库、溪河等各类水体21.29ha。土壤多为黄棕壤或黄褐土,极少为壤土,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 目前南京中山植物园分成南北两个园区,共收集保育活体植物余种,北园面积ha,为中国中、北亚热带的植物研究实验中心,南园面积68ha,以植物展览和科技成果展览为主。 禾草园位于南园东侧,建于年,占地2ha,是我国第一个收集并展示禾本科植物的专类园。园区计划收集禾本科植物余属余种植物。全园以草坪草和禾草类植物造景为特色,并对粮食作物、牧草等其他禾本科植物进行集中展示,是中科院南京植物所的研究成果展示基地,也是南京及周边城市的中小学科普基地和大专院校的实习基地。 园区共分为4部分:种质资源圃、华东乡土植物展示区、植物功能展示区、景观展示区,平面布局见图1。其中种质资源圃保留国内外收集到的禾本科植物几百种,大约保有种源份,暂不对外开放。华东乡土植物展示区依据禾本科的演化过程,根据生境种植竹亚科、稻亚科等七个亚科的主要代表种,见图2。植物功能展示区主要展示具有经济价值的禾本科作物,以草坪草及其近缘种为主,尤其是中科院南京植物所自主研发的草坪草种,如‘阳江’狗牙根,以游憩草坪的形式进行展示,见图3。景观展示区主要展示禾草类植物在日常景观中的应用,如与矮墙、水池、廊架等的搭配,见图4。 三个展示区中,由于植物功能展示区主要为草坪草的功能展示,本次不做详细分析。主要对华东乡土植物展示区和景观展示区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其造景手法做分析。 图1南京中山植物园禾草园总平面图 图2华东乡土植物展示区 图3植物功能展示区 图3景观展示区 (1)华东乡土植物展示区 华东乡土植物展示区占地约为㎡,由曲折的小路分割成若干个区块,平面见图4。展示区内地形起伏并设有水塘,展示不同生境条件下华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或常见的禾草类植物5亚科11属21种,其中乡土植物4亚科7属8种,详见表1。其中斑茅种植的最多,是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植物。除此之外,展示区最佳的观赏时间是8-10月,此时禾草类植物株型饱满、色叶纯正、花序优雅。 在造景手法上,展示区根据地形及干湿条件,分为2种类型:旱坡地和湿洼地。由于湿生的禾草类植物数量较少,展区主要展示的是旱坡地上的植物景观,湿洼地景观只有一处。 旱坡地的植物主要以不同的丛植组合形式种植在坡地的最高处,且组合内植物高低错落有致,例如斑茅+斑叶芒+‘莫瑞’狼尾草的组合,斑茅最高置于后侧,而‘莫瑞’狼尾草最低则置于最前处,这样在观赏面处观赏,景观层次分明,效果较好,见图5。除了丛植的种植形式,还有孤植和片植的情况,孤植通常为斑茅这类株型高大饱满的禾草类植物见图6,片植则常为植株低矮,株型紧凑的禾草类植物,如黄条金刚竹,见图7。 湿洼地为一个水塘,里面的植物主要以片植的形式种植,但也根据植物的高低排布,最高的荻距主观赏面最远,其次是芦苇,最近的是菰,由于禾草类植物的蔓生性,水塘几乎被填满,远观效果比近观效果好,见图8。 图4华东乡土植物展示区平面图 图5旱坡地组团式种植景观 图6旱坡地孤植景观 图7旱坡地片植景观 图8湿洼地景观 表1华东乡土植物展示区植物材料表 序号 中文名 面积(㎡) 高度(cm) 主要观赏特性 最佳观赏期 A 斑茅* 88 株型、花序 7-11月 B 斑叶芒 27.5 叶色、花序 7-9月 C ‘莫瑞’狼尾草 12.5 70 花序 8-11月 D 芒* 12 花序 8-10月 E 花叶芦竹 10 叶色、花序 7-11月 F 五节芒* 23 花序 8-10月 G 蒲苇 1.8 花序 8-10月 H 花叶蒲苇 0.2 叶色 全年 I 丽色画眉 0.5 45 花序 8-10月 J 狼尾草* 1.7 70 花序 8-11月 K 细叶芒 9.5 株型、花序 7-12月 L 矮蒲苇 35 花序 8-10月 M 矢羽芒 2 叶色、花序 8-10月 N 菲白竹 4 70 叶色 全年 O 鹅毛竹* 9.5 80 叶 全年 P 花叶芒 1.5 叶色、花序 7-9月 Q 菲黄竹 7 70 叶色 全年 R 荻* 62 花序 9-11月 S 芦苇* 62 花序 9-10月 T 菰* 74.5 90 叶 7-11月 U 黄条金刚竹 18.5 80 叶色 全年 V 金边阔叶山麦冬 2.5 30 叶色、花 全年 (2)景观展示区 景观展示区占地约为㎡,主要展示了禾草类植物与不同景观元素之间的搭配。根据搭配的景观元素的不同,分为3种情况:与景墙的搭配、与廊架的搭配、与植物的搭配,平面布局见图9。 与景墙的搭配:展示区内设有长短不同的6面低矮景墙,在造景手法上,略有差异,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禾草类植物种植在景墙前方或侧方,以景墙为背景,展现禾草植物的柔美,如图10所示,将细叶芒栽植在矮墙前方的一角,用植物软化墙角的同时突显植物的美;另一类是将禾草类植物种植在景墙的后方,用以强调景墙,如图11所示,在景墙的侧后方种植蒲苇、花叶蒲苇等高大的禾草类植物和狼尾草、鹅毛竹等与墙同高的禾草类植物,而在景墙的前方种植低矮的植物,突显景墙的同时又使景墙具有单面可观性。 与廊架的搭配:在展示区的东侧设有一处廊架,廊架位于高地,在廊架前方的入口处种植有小盼草、鹅毛竹等中型禾草类植物,强化入口景观,在廊架的侧方和后方种植有斑茅、蒲苇等高大型禾草类植物,用以围合空间,营造私密感。由于廊架四周高大乔木较多,环境较为荫蔽,禾草类植物生长状况不良,整体景观效果不佳。 与植物的搭配:在展示区内主要体现为花境的应用和地被的应用。最主要的花境位于展示区的东侧与植物功能展示区相邻,呈水滴状,以高大乔木做分割,形成三个观赏面,以其中的一个观赏面为例,平面如图12所示。花境前留有4~6m深的草坪空间,用以控制观赏距离,前景为酢浆草、八宝景天等低矮开花草本植物,中景为花叶蒲苇中型禾草类植物,背景为蒲苇、斑茅、花叶芦竹等高大型禾草类植物,最后再以高大的花灌木隔离空间。景观结构完整,观赏距离适宜,但中景不够突出,焦点位于背景处,亮点不足,景观效果一般,见图13。而地被通常位于道路两旁,在植物选择上以竹亚科的植物为主,如鹅毛竹、菲黄竹、菲白竹、黄金条刚竹等,能形成干净规整的景观效果。 图9景观展示区平面图 图10植于景墙前方 图11植于景墙后方 图12花境平面图(注:A酢浆草;B紫田根;C八宝景天;D血草;E花叶蒲苇;F蒲苇;G花叶芦竹;H矮蒲苇;I斑茅) 图13花境 总体来说,南京中山植物园禾草园作为国内第一个展现禾本科植物的专类园,在园区设想和布局上还是具有借鉴意义的,尤其是华东乡土植物展示区和景观展示区两个区块,既能让非专业的人士了解常见的禾草类植物,又能让专业人士学习如何在园林建设中使用禾草类植物。但从植物景观的角度来看,整体景观粗犷,后期维护欠缺,景观效果一般,尤其是景观展示区,与辰山植物园相比有较大差距。在园区的科学性上,中山植物园的禾草园也略显不足,首先根据华东乡土植物展示区的规划,应依据禾本科的演化过程,种植竹亚科、稻亚科等七个亚科的主要代表种,但事实上,展示区内种植了包括草坪草在内的6个亚科的植物,且种植没有明显的科属规律,其次园区内除了两块相同的指示牌外,并无其他介绍,也无植物名牌,不能对游人起到有效的科普作用。 关于“黑豹工社“: 以园林植物应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为主开展交流的团队。 订阅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caizia.com/jczcf/7099.html
- 上一篇文章: 活动丨月初活动
- 下一篇文章: 萌宝去哪儿首站平江石牛寨开播村长李